摘要:以“弘扬大师精神,打造红木之光”为宗旨的《大国匠心&工艺大师》栏目正式播出,该栏目由全国工商联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指导发起,并由品牌红木联合央视频、优居视界、凤凰新闻、网易新闻、京东、腾讯视频、今日头条、百度等各大媒体平台联合传播。 以“弘扬大师精神,打造红木之光”为宗旨的《大国匠心 工艺大师》栏目正式播出,该栏目由全国工商联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指导发起,并由品牌红木联合央视频、优居视界、凤凰新闻、网易新闻、京东、腾讯视频、今日头条、百度等各大媒体平台联合传播。此次节目由大国匠心栏目专家团成员:全国工商联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原主任曹静楼,《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标准起草人、中国红木家具技术专家曹新民,全国工商联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大国匠心 工艺大师》栏目策划人、品牌红木CEOO 林伟华 ,携手媒体代表一起走进巧夺天工红木,与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巧夺天工红木董事长张爱冬面对面,探寻其如何以高标准立新,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及审美巧妙融合,塑造精品文化,匠造红木家具艺术珍品,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工艺走向世界舞台,传递让世界爱上中国红木家具的美好愿景。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四十余载春秋,他矢志追光,步履坚定未曾停歇;匠心独运,初心坚如磐石,精工细作,件件为精品;他胸怀壮志,文化为根,树立行业新高度,成就质量典范。他以大师之姿,立新标,智驭未来,融流水线与智能制造,引领高端定制新纪元。他,是巧夺天工红木创始人张爱冬。 寻找光,从零启程 以匠心致初心,以精工铸精品 张爱冬:从事红木家具制造业,必须耐得住寂寞,坚守匠人精神,始终如一,稳健发展。想要保证做出的产品件件是精品,件件能传世,那么遇到的每个技术难题都要不计时间,不计成本,反复实践,彻底解决。 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巧夺天工红木创始人张爱冬 我出生在山东一个普通的家庭。17岁就跟着我大舅学习木工手艺。那个时候,全是手工干,最累的活就是刨料和打卯,做门窗时,门口、窗口都需要裁去一部分,这样门才能装上,因为没有机械设备,这些全是手工干,一干就若干天,晚上吃饭时,手疼得连筷子也拿不住。如果短时间干不要紧,如果天长日久,天天干就太累。 有很多人受不了这个罪,干一段时间就转行,但是我咬着牙也要坚持下来。 后来,我学成了技术,开始了家具的创业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遇到了各种困难,第一是没有资金,第二是招人难,这么多年尽管干得很艰难,我还是坚持了下来。 2007年,我们转型做红木家具,注册商标“巧夺天工”,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一个目标“打造中国红木家具第yi品牌”。为什么要提出这个口号?因为我在考察红木家具市场时,看到的红木家具大部分是粗制滥造,我看了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红木是稀缺资源,千年不腐,如果用精湛的工艺做成精品,使用上百年甚至几百年都没问题。所以我就提出了这个目标,要求大家将来我们做出的红木家具既能使用,又能收藏传世。 大咖之言 全国工商联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标准主要起草人曹新民:巧夺天工不仅是山东省的红木家具知名品牌,而且还是一家能充分展现中国传统硬木家具当代制造工艺的代表性企业。具体讲:其企业经营的内部组织架构;先进的生产工艺路线及生产方式;以自营为主明码实价的营销模式;国内外高端装备的应用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清洁生产资金的实际投入与实用先进性;安全劳动生产体系的建立与管控等等,都位居行业发展的前列,有些尽管独具一格且难以复制,但都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范例。 我认为传统家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更多的张爱冬这类民营企业家。做“传世精品”是张爱冬大师为巧夺天工确立的产品定位。这集中体现了他们对制造工艺、产品质量的一种高品质追求。为此,他们敢于创新、大力推动技术进步,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比如高价位金刚石木工刀具对热带硬木加工非常适用且加工品质高,在红木家具行业是巧夺天工较早应用,也是最早见到产出效应的先行企业。 张爱冬大师还有他独到见解,他认为人是产品质量第一关键要素。他十分重视本土技工和能工巧匠的培养,以此克服南方技工流动性强、岗位不稳定的用人难题。经过多年坚持和积累,一批本土技术主管、技术骨干、生产一线的优秀技工已成为技术队伍的中坚力量。 传统技艺+数控机床,是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张爱冬大师紧紧抓住这一科技发展的重要关口,果断加大企业更新改造资金的有效投入,先后引进国内外先进装备30余台。这一重大举措推动了企业向先进生产力方向发展,而以成组加工技术为核心的新生产模式则推动了传统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传统家具制造业向数字制造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先进标准引领企业的科技进步,巧夺天工是行业内标准制修订的重要参加单位,是国家标准委首批“领跑者”企业标准制度建设试点单位,2017年巧夺天工企业标准入选“领跑者”标准。这些工作在张爱冬大师领导下,也为后续巧夺天工智能制造装备的引进发挥了积极的推动效应。 面对质疑与挑战的洪流,他从未退缩,事必躬亲。无厂房,他亲自筹建不言苦,缺工人,他身体力行共奋斗。一边紧盯产品质量不放松,一边紧跟市场脉搏求变通。他怀揣着产品至精的信念,也秉持着企业经营的宏愿。回溯那岁月长河中的历历星光,张爱冬始终在变革之路上坚守方向。 追随光,增辉日月 以标准向高远,成高质量典范 人生的使命,犹如炬火在前,引领前行。历经十载又十载,张爱冬从未停歇。始终保持自我警觉与审视,理性守正。企业家所秉持的工匠精神,正是创新的火焰,燃烧在每一个挑战传统的瞬间,也承载着张爱冬对时代的庄严承诺。从“制造”迈向“智造”,从“高速发展”转型为“高质量发展”,巧夺天工红木始终与国家、民族和社会紧紧相系。 张爱冬:企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人才需要长期积累,生产工艺、管理模式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去探索,出现了问题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解决了还有下一个问题,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是永无止境的,因为创业永远在路上。比如说烘干工艺,红木这种木材油性大,密度高,属于难干材,很多家具出现开裂变形问题都与烘干没做好有关系,我们就在烘干工艺上下功夫,通过反复实践,研究探讨,经过了8年的时间,我们研究出一套独特的干燥工艺,彻底解决了红木家具变形开裂的质量通病,这项技术也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再说一下榫卯工艺,榫卯工艺直接决定了红木家具的使用寿命,榫卯工艺做不好,家具在很短时间内就会松动散架,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榫卯工艺的原理非常简单,但是想做好却是非常的困难。尤其是红木家具更不好做,因为红木油性大,密度高,榫头稍大就会把卯眼撑裂,所以大家在制作过程中,往往把榫头做得小一点,用胶组装起来,这样虽然好干活,但是后期容易出问题。我们通过这些年的实践,研究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实行了上下工序互检制度,这样能够监管到位。 后来,我们又引进了最xian进的生产设备——意大利的巴吉五轴设备,也就是实行了智能化制造,不管榫卯工艺,还是其他工艺,凡是机械能制作的,我们都做到了零误差。遗憾的是这么先进的设备很多厂家用不上,一是规模小的不能用,因为量太小,编程很麻烦,第二 不是标准件生产,也用不上。什么是标准件?就像造汽车一样,车上的哪个零部件坏了,买一个换上就行,这件事说起来很容易,但是用到红木家具上就非常困难,目前我们行业,采用机械化生产、标准件制作红木家具的生产厂家很少。 我们引进的意大利的巴吉五轴设备,只是干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活,家具的组装、打磨等工序都没有先进的设备,仍需要手工操作,我们就和生产设备的厂家提出建议,共同想办法来解决,让他们量身定做我们所需要的机械设备。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企业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也有很多,但是红木家具行业,至今还没有成功的案例供我们学习借鉴,这就需要我们自己 不断地探索创新,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 大咖之言 全国工商联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原主任曹静楼:这是我首次受邀来到巧夺天工,内心满是震撼。震撼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巧夺天工的厂子规模颇为庞大,占地近 500 亩。其二,在生产流程管理方面,其于全国红木界展现出新颖且现代化的特质。就我对全国红木界的认知而言,巧夺天工在实用设备的先进性上首屈一指,具有引领作用。我常讲,评判一个企业管理水平,周边环境是重要参考。巧夺天工的车间环境极为干净,流水线规划清晰,人员素质较高,生产实现标准化,质量结构遵循统一标准。 巧夺天工设立红木文化博物馆与黄花梨紫檀精品展示区,这与张爱冬大师的理念息息相关。他更注重企业的新文化内涵构建,以及品牌效益与价值的提升。 经营企业,不仅要打造优质产品,更要传播企业文化与产品内在价值,张爱冬大师在这点上思路极为清晰。他立志打造大型传统百年老zi号,在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浪潮中,既传承传统,又吸纳现代元素。张爱冬大师思想超前,率先发展,引入国内外一流的家具生产设备,由此可见,巧夺天工的未来发展充满无限潜力与前景。 从朝露日生到夜色阑珊,从暮色四合到东方欲晓,张爱冬以大师之姿不懈求索,怀揣企业家之远见卓识,匠人手作之温度,共同绘就了他不朽的工艺大师底色。 成为光,行而不辍 以文化铸精魂,创业永无止境 万卷藏书育英才,十年树木映风华。时代的齿轮飞速转动,但巧夺天工的文化之脉,在张爱冬的妙笔传承之下,永绵延。 张爱冬:很多民营企业家担心自己百年以后企业怎么办,下一代能不能担起重任。说起传承和接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管理制度的传承。民营企业都要面对这个问题,第一代人开始创业,操劳了一生,需要下一代人接班,如果能顺利接班,企业就能干得好,如果这个班接不好企业瞬间就没有了,可以说兵败如山倒。 通过这些年的了解,在家具行业,二代接班干得好的很少,干不成的居多,其他行业也是一样。下一代接班,本来就很困难,如果接的这个班,企业发展得好,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管理井井有条,能正常运转,这样的班就可能很顺利,如果是一个千疮百孔、一盘散沙的班,这样的班接起来困难就很大,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所以这些年来,我们一直非常重视团队建设,坚持自主培养人才,推行批评文化、追根究底文化,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打造了一支铁板一块的管理团队。我们从95年建厂至今,整整30年时间,管理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完善,我们研究出了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有了完善的制度,顺利接班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再说一下接班人的问题,我认为接班人除了有能力,还要有德行,也就是厚德载物,按老祖宗的说法,厚德有三,一是容人之德、二是谦卑之德、三是无私之德,做到以上这些再加上有才能,就是德才兼备。我认为能干一番事业的人还必须再加上一德,就是利他之德,一是对得起我们的客户,必须做出好产品,二是对得起多年来跟随我们的员工,让他们挣到钱。三是要感恩社会,国泰才能民安,我们才能安居乐业相比之下,我们的环境好的太多了,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干,更没有理由干不好,我平常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 红木家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只有精品红木家具才能够真正传承这份经典。而没有匠人精神是做不出精品红木家具的,缺乏匠人精神的企业是走不远的。这几十年来,我们是顶着巨大的压力走过来的,也让我们养成了认真、执着、精益求精的做事习惯,有了更高的标准和更长远的目标。 二代传播之声 张爱冬大师之子张浩然:第一点是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他常说一个企业最大的财富是一个优秀的团队。他对员工的管理极为严格甚至严苛,但同时给员工很高的薪资待遇。公司的平均薪资水平是远高于同行以及本地企业的,这让跟随公司的员工们赚到了钱,以公司发展为荣,而且这也是打造铁板一块的团队的根基。 第二点是坚守初心。 2006年之前,公司陆续生产板式家具和实木家具。但由于当时资金困难等原因发展缓慢,而且干得很艰难。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选择后,我父亲坚定地认为做生产制造业才能掌握核心竞争力,保证好产品的质量和工艺水平,才能让产品选择客户,而不是让客户选择产品。所以后来公司转型进入了对生产工艺要求更高的红木家具行业,始终专注在这个行业,这是他对创始团队的负责,也是他对初心的坚持不懈。 传承本身,不仅仅是家业和企业,更是父辈身上的企业家精神。企业传承需要的不只是一个接班人,而是一个团队。员工们把公司当作一个实现自我抱负、创造社会价值的平台。很多同事从十几岁就加入公司,他们为自己在这个平台工作而自豪。企业传承的意义在于通过传承优秀的员工团队,以此来打造更好的产品、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巧夺天工的创始团队已经打造好生产销售的经营模式、摸索出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每一个部门仍在不断培养年轻血液,不让技术、理念的传承出现断代。 从2020年开始,我就进入公司,每一道工序我都去深入的了解学习,随着了解的增多,知道了把企业干好有多么不容易,也理解了我父亲这代人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付出,才有了今天的巧夺天工。所以我深感责任重大,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只有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学到经营管理企业的精髓,才能使企业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 大咖之言 全国工商联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大国匠心 工艺大师》栏目策划人、品牌红木CEOO 林伟华:张爱冬大师是一位企业家型的工艺大师,不仅有工匠的技艺,还有企业家的精神,主要是利他与创新。利他表现在他对客户的负责及对员工的舍得。为客户提供好产品好服务,让员工更健康更体面地生活。创新则体现在他对产品及企业管理的精益求精,不断研究新技术及提高标准,让巧夺天工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标准领跑者,成为有影响力的智能智造红木标杆品牌。 张爱冬:我从事家具行业45年了,到今天为止,我才深深地体会到“企业发展无止境,创业永远在路上”。在智能制造的浪潮前,我们必须走在前面,不断创新、保持进步。我们要继续研究、探索、实践,这个过程是无限期、 无止境的,我们这一代卸任后,下一代接着干,创业永远不可能画上句号。 “我理解的大师精神,不是天生非凡,而是平凡的人敢于做不平凡的事情。对于我来说,是做好传统工艺的传承者与创新者,坚守匠心,追求极致品质,做出时代特色。” 他以背影镌刻,每寸萤烛微光,温暖瞬间,汇聚成炬,照亮前方。步履坚定,追梦不息,筑就百年企业。《工艺大师》栏目深入探访中国传统工艺大师、巧夺天工红木创始人张爱冬
巧夺天工红木前身——新星家具厂
巧夺天工红木前身——新星家具有限公司
巧夺天工红木旧址
巧夺天工红木现址正门
大国匠心专家团走进巧夺天工红木文化博物馆
全国工商联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标准主要起草人曹新民
巧夺天工红木致力于领跑行业标准,只做传世精品
优秀的技术骨干已成为巧夺天工红木的中坚力量
巧夺天工红木引进数台国内外先进生产设备
巧夺天工红木已实现生产信息动态化监测
大国匠心专家团走进巧夺天工红木现代化工厂
巧夺天工红木引入国际先进全自动干燥设备
巧夺天工红木实行上下工序互检制度,确保监管到位
引入意大利的巴吉五轴设备,实现了智能化制造
巧夺天工红木榫卯配件实现0误差
全国工商联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原主任曹静楼
巧夺天工红木文化博物馆
巧夺天工红木设红木文化学院
巧夺天工红木新增黄花梨紫檀艺术馆
巧夺天工红木精品
张爱冬大师以生花妙笔奠定企业文化传承之基
巧夺天工红木重视自主培养人才
巧夺天工红木坚持推行批评文化、追根究底文化
张爱冬大师以企业文化为传承之核心
张爱冬大师之子张浩然
巧夺天工红木实现生产流程可视化,对客户负责
张爱冬大师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匠心
全国工商联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大国匠心 工艺大师》栏目策划人、品牌红木CEOO 林伟华
张爱冬大师以微光成炬,筑梦百年
巧夺天工红木鸟瞰图